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志善新闻
红姐和璐璐的24小时看病日常
2023-09-01 18:09

编者按: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璐璐已经回到老家,进入了康复期。
这些住在小家里的每个人都熟悉的、窸窸窣窣的日常,像清晨的微风、午后的暖阳、日落的黄昏,掉进生命的缝隙里,过后无痕,又如弯弯绕绕交织缠绕的生命河流,最终汇聚一处,向远处奋勇前行。

01
清晨6点的医院里,满是红姐风风火火的身影
暑期的北京,随处可见全国各地带着孩子来旅行的家长。清晨6点整,在丰台区博仁医院的挂号大厅里,也已经挤满了带着孩子来北京看病的家长们。
红姐刚进医院大门就遇见了曾经的病房邻居,接二连三又碰见好几个熟人。在8点正式挂号之前,大家凑在一起互相倾诉、互相安慰、互相取经……红姐说,回头想让我帮她拍个《看病宝典》,把自己这么多年给女儿璐璐求医看病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病友们,让大家尽量少走弯路。
璐璐是小家里住过的大孩子,刚过完自己的18岁生日,小家里的其他小朋友都管她叫姐姐。不管是哪个弟弟、妹妹过来找她,璐璐姐姐都会不紧不慢、乐乐呵呵地回应他们。

这几天,小家里多了个人喊她姐,璐璐的亲生弟弟大威趁暑假专门赶来跟妈妈和姐姐团聚。璐璐对大威的态度有点不一样:“他真的太烦人了,总是黏着我……可是我弟昨天晚上看着我的眼睛,很真诚地鼓励我,把我感动坏了。自从我妈带我来北京治病,我都快两年没见他了。”
8点刚过,红姐挂好了号就赶紧往小家赶,今天女儿要接受第六次住院治疗,入院前还得把常规检查都做完,医院里来了比平时多好几倍的人,女儿还得空腹一个一个去排队……她提早就规划好了最优体检排队攻略,得把璐璐赶紧接过来,黄金时间一旦错过,说不定得等到下午才能住进病房了。

02
助医小家里,习惯了疼痛的璐璐早早起床
璐璐今天起床也很早,完全没有起床气,不知道是因为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还是为了给赖床的弟弟做个表率。
一上午,红姐在医院里估计走了有两万步,每换一个地方,她都先给孩子找好座位,然后自己就又跑去打探消息了。
“血常规排队人多,先做彩超。”
“主治医生查房还没回来坐诊。”
……
璐璐因为脊髓的影响,走路不那么方便,所以红姐宁肯自己多走几步,也不想让女儿太辛苦。她还顺便跟过去的病房邻居愉快地达成了协定,一起住个双人病房,经济划算,还能互相照应。
璐璐说,妈妈每次住院都会陪着她,自己找个长椅过夜。
璐璐做彩超的时候,医生看到她能自己走路了,也很开心。要知道一年半以前,璐璐第一次被妈妈带来医院治疗的时候,是完全走不了路的状态。
红姐眼里闪着光:“是啊,都过去了,会越来越好的。”
到中午的时候,璐璐终于顺利住进了病房。这次住院治疗是她从确诊白血病之后接受的第六个循环治疗,后面的五天时间,她会接受化疗、骨穿、腰穿等,都是会带来强烈疼痛和身体不适感的治疗方式。但是等待过程中,璐璐始终平静地跟弟弟聊着天。
我问她:“会不会想起来觉得害怕?”
她说:“习惯了,不觉得疼。”
志善益邻
,赞36
03
璐璐的梦想和红姐的24小时,在平凡的每一天相遇
璐璐喜欢唱歌,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将来当个音乐老师。她偷偷告诉我,其实妈妈也很喜欢唱歌,私下里她们娘俩唱得可开心了。她希望自己将来工作了也别离妈妈太远,就像现在这样,能经常肩并肩谈谈心,拉着手散散步。
在去医院挂号的路上,红姐说起她周末参加的一个心理辅导课程。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打算做什么。
红姐说,她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自己安安静静地发呆,什么也不干。老师说,那或许就是你生命中最缺失、最渴望的。
红姐马上就改变了主意:“不,我还是要跟我的家人、孩子们在一起。”
璐璐和红姐都无法表述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时刻于她们而言有多么重要,抑或有多大意义。可正是这些闪光时刻,填满了记忆,带领着她们完成属于自己的伟大人生。
你我虽过往不一,但共通之处是都曾在小家驻足、停留、休憩后再出发。志善助医小家,邀请你,关爱大城市里的异乡大病儿童。

文/嘟拉宝

编辑/张楠

统筹/Lihong

校对/徐琪

排版/夏天

——END——

关于志善益邻

北京市志善社区服务发展中心(简称志善)。志善诠释为“志善益邻”,用爱连接,用心行善。

志善旨在帮助社区弱势群体与社区有效融合,实现“建立仁爱、和睦、奉献,充满希望的社区生态”的美好愿景。

志善执行的公益项目为:

助医小家项目:为来京就医的贫困大病患儿家庭搭建一个“温暖的家”,为他们提供住宿、基础生活设备及物资、资源链接、心理关怀、家庭支援等服务,协助在就医过程中得到社会关怀,渡过难关,早日恢复健康。在京共有10处,截至2022年共帮助大病患儿家庭2200个。

“一个拥抱”社区融合项目: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个案陪伴、社区融合活动等帮扶,让这些孩子无差别地生活在社会中。至今开展线上课堂3000余节,多元社会课堂37堂,爱心融合活动10多次。

守护萌懵生命成长项目:从儿童保护预防的角度,通过课堂及营会等形式,为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提供性别塑造、两性界限、自我保护、亲子关系等课堂及家庭陪伴督导方面的帮扶。

同陆人精神卫生项目:为康复中的精神障碍青少年提供小组互助活动、亲子营等社会融合活动,陪伴他们治疗后的日子,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