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志善新闻
太内向,还是病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
2022-10-01 10:10
有位志愿者在一次公益活动结束后,沉重地告诉我们,她认识的一位妈妈的儿子在经历多年的抑郁后,于上周自杀了,没挽救回来,年仅16岁,他是个学霸。一直以来父母都觉得孩子只是太内向了,不太爱社交。于是父母为儿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希望他能够多出去交朋友。
就这样,一直到这个孩子最终选择走上了不归路。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杀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在全球范围内,20%的儿童青少年经历过抑郁症状。
在中国,这一比例为19.85%,就是说100名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19名抑郁过。
随着年龄的提升,整体的抑郁水平也在明显攀升。
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至少有25万青少年因精神心理问题失去生命

成年人多达50%的精神疾患是在14岁之前开始的,因此,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促进精神卫生和预防精神疾患尤为重要的机会。


|以下耳熟能详的、伴随孩子们一路成长的环境和观念,你熟悉几个?

“小孩怎么可能抑郁?!”

——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抑郁症状。

 

“不愁吃不愁穿,还不高兴什么?”

——孩子的生活,也不是一张白纸。
相比物质生活,各种“软性”的生活压力,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更加相关。
学业压力、身材焦虑、校园霸凌、攀比等畸形价值观推动,都会明显提升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不想上学,又装什么肚子疼?”

——不要默认孩子“在骗人”,请相信他们。

抱怨身体不适,往往是儿童青少年抑郁时最常用的求助方式。腹痛、头痛、食欲不振、过敏等,都是常见的抑郁躯体化症状。 

“我们小时候环境更苦,怎么没你这些问题?”

——不要拿自己的经历,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社会学和心理学都普遍认同,当今社会更容易让人抑郁。
当今社会更强调竞争和绩效,慢性压力愈演愈烈,

逼着所有的人不断消耗自己去符合社会的要求。

 

“说你两句就拉脸,我们欠你的了?”

——好好说话,也是成年人要学习的事。

研究发现,严苛有余、温情不足的父母教养的孩子,

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当无数个“不好”聚沙成塔,

他们便被推向了抑郁的深渊。 

“学习又退步,都是假用功!”

——我也很想有个好成绩。

陷入抑郁时,孩子们会感到很累,集中注意力很困难。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比健康的人更小。

也会停用一些大脑连接,影响大脑的整体功能。 

“你看隔壁xxx多阳光,你多和人家学一学!”

——但我是你们的孩子啊。

对一些孩子微不足道的事,对另一些孩子会带来天大的压力。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强调自家孩子不好的地方,这相当于手把手教孩子用致郁的方式思考。 

“别那副哭丧脸,表现得高兴点!

——为什么不问问,我为什么不开心?

有研究发现,当人抑制面部表情,不表现得消极时,他们内心的消极情绪反而是增加的。
并且,经常被要求高兴,会让孩子更加感到真正的自己无法被理解和关心,对于获得支持、走出抑郁,感到无望。 

“怎么人家不欺负别人?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可不可以,站在我身后一次?

事实上,抑郁的本质就是过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种情况下,还要求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无异于雪上加霜。


*以上信息来自@深圳市精神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有四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1)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的忽视
家长对精神症状认识不足,忽视心理情感发展需求,有病耻感,抗拒药物治疗,这导致实际去专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不到患病率人群的2%到3%,不少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专家指出,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患者可以治愈。

(2)中小学心理专职教师的人数缺乏,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辅导人员与学生人数比为1:1000甚至1:2000,远低于美国比例(1:200/1:400)。

(3)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奇缺。

我国精神科医生(含助理)共2.77万人,其中儿童精神科医师不足300人,而美国每4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经过全面培训和注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达7000人。
(4)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常持成见、恐惧、困窘、愤怒、拒绝或回避、侵犯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和拒绝给予教育的机会。

|志善 同陆人精神卫生项目

北京市志善社区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志善)对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做出积极回应,期待在政府支持下,借助专家、志愿者以及各界资源,通过与社区、医院、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提高社会大众及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的重视,倡导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对康复中的儿童青少年伸出接纳之手。

2022年9月志善正式启动了“同陆人社区精神卫生项目”,旨在通过向大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康复融合活动公益服务形式,提升大众对青少年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促进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志善同陆人社区精神卫生项目做什么?

1. 服务对象:
  • 社区家庭

  • 经过治疗,正在康复中的儿童青少年以及家庭
2. 服务方式:
  • 科普宣传

    • 面向社区、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采取直播、视频、博客、文字等多媒体多种形式推出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识别、及时就诊、如何与精神疾患者相处、如何支持精神疾患者及其家人等专题、系列讲座和问答。
  • 融合活动

    • 为处在康复中的青少年定期开展小组互动活动、心理疏导;每月至少1次小组活动,每年1-2次营会;
    • 为家庭提供陪伴、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每月1次喘息服务,每年1-2次营会;
    • 志愿者赋能培训;

  • 个案救助
    • 经评估,为极度经济困境的家庭,提供紧急治疗善款救助。

同陆人社区精神卫生项目刚开始立项执行,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接下来的公益服务需要社会各界及爱心朋友们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我们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当中,一起为康复中的青少年开辟一片没有孤单和冷漠的天地!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志 善 益 邻,真爱一起践行!